分享日记|词的现身史录——“存在诗群”印象总录……

陈亚平

成都。西御街时间简史书店。我面晤了这位“加快了他/必须迈向黑铁时代的坚定步伐”诗人陶春的身影。那双被激进历史构造所同化的眼睛,透射着诗的杀射力和激情的深渊,这深渊,也容纳着成都本土市中心的时间简史——2005年7月9日。诗人们在书馆的活动大厅里,藉着反光书籍的公共、浩瀚光芒,又如此不可思议与诗歌的剑气与血性背向而行的路径叠合,一个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诗人会议所影缩的2005年度的文学与先锋历史问题。上午10点,我没有想到“非非”全体成员以支持与关注的态度出席了这场讨论会。

我是2003年一次偶然机会,听一位诗人谈起陶春及《存在诗刊》社团。1个月后,又听蒋蓝讲过陶春和绵阳地区诗人团体的概况,那是“非非”文学对“体制外写作”最显在的最高峰的倡导时间。而当时,国内的诗歌社团还在集体沉滞。

7月9日,“非非”4个主要成员与《存在诗刊》代表人物对话,基本表指了这么一个事实:先锋一词所代表的文学实践、冒险及创造和牺牲本质,在曲折的途径中必将成为更新一代历史意识形态必然遭遇的,不可重复的语言镜像。因此面对未来这一时间纬度,是它的基本视觉关照。眼镜的光一折射,周伦佑谈到一个核心:在某种命运的意义上,大陆先锋文学或诗歌的磨炼经历也就是“非非“的经历,《存在诗刊》群体也同样是这样的经历,首先,先锋一词的含义,不能由现行历史的现行价值话语权及话语系统价值厘定与并置。捧一瓶矿泉水,陶春笑着斜拍一下头发,将30分钟前的叙述脉络又连接到对《存在诗刊》成员所主旨的论观上。

11点12分:最激起我共鸣的一段论述,是陶春面向环坐的12个人,最远,因此也是最近的话语回溯:“在这个真实融入内心的黑铁时代,能够听见一个诗人的声音造访的料峭的激情,回忆的歌声中,勇敢的夜莺撕裂黑夜的双翅的柔力!对于苦难,他的词语毫不掩饰,展示给了我们,具备良好的承接能力的心灵,诚如真正的诗歌中关注的主题,关心心灵的隔膜、衰老、疾病、死亡和救赎……”

12点1分,我感到陶春和《存在诗刊》群体是处于交叉路口,实际上是在许多国内诗歌社团主张的坟墓上繁荣起来的“存在“之花,它的血液有着血本身的传统。

它“存在”的是什么?

为什么它“存在”?

2分钟后,我用手拍击矿泉水瓶,回视女诗人曾令勇的脸额,进入了联想的旅行。她恬淡、自足,一方面坚持自己的劳作,另一方面又是退隐功欲,保持自己心灵世界的彼岸一隅。她的额头闪着一种20世纪80年代的虔静之光,双手叠握着,身上紧绷的牛仔服勾勒出散在的减速的曲线,对于集会,她仅仅以在场的结构者身份而表现出认同。“存在诗社是很有精神实力的一个社团,它在诗歌界的潜势已逐步凸显到当今的重要视野中……”我作了一个划动半空的姿势,补充了陶春讨论的题目,正好时间是12点20分:

一、“存在诗歌”在实现自身独立的说法同时(包括要对社团主体意识的廓清,比如“本土意识”,“生命观照”这些前人已有的论旨进行自觉的超升)应在全国较大的范围内产生它应有的影响。

二、“存在诗歌”对神性写作的关切,表现了对国内“下半身”写作了“惟口语”写作的超越。

四、“存在诗歌”关于生命与文化,现实与历史,传统与先锋,人性与神性观念的重申,表明了精神意向上的探索,是基于其诗歌的哲学与世界观层面。

五、“存在诗歌”独到的理性体验与理性批判,反映了对诗歌本体的思考深度,这是2005年中,国内诗社独立而少有的现象。

六、陶春表现出更关注人的心灵现实,对历史理念、人文主义所作的思辨倾向,具有在当下诗歌低俗中寻到秩序建立的可能。

天光半透进书店,将诸位诗人被烟雾缭绕的头像屏幕移到侧厅。

“今天《存在诗刊》第六期首发式,感谢各位到场和未到场的诗人朋友的电贺和发言,后‘非非’诗人们的莅临,使我想到了很多关于当下诗写的意义深远的问题。”陶春说完,将视线转向周伦佑。

周伦佑笑了笑,用平静的眼光环视周围一圈,严肃地自语:“大家在一起交流,许多问题将会有一个明朗的答案。”陶春怔了怔,用坚定的口吻制造了一个宣喻特征的语句:

“诗人作为一个陶匿者流放大地,他的预言及先知角色,要求他隐匿进与他所创造的语言的光芒遥相匹配的黑暗境域之中,这光芒只能如此发光。”他推了矿泉水瓶一下,我记得陈小蘩坐在他对面,体会着他的话势,没有吭声,但脸上有接受这种观点的笑纹,并借助这种笑的沉默,让陶春接着发表谈话:

“现在的诗歌意义是什么?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去确立。确立所粘附、停留的日常经验复述吗?还是对现成知识体系的假想性领悟及智力构述……”

阳光加倍地积增火焰之心,亡诗的大地正在七月,错动时空的迷惑,让白云更加悠远,让钉固、依托于城市交易价值面貌的人群,更加倾心于物质的中心。

我换了一个角度理解陶春的观点,我认为,陶春关于“存在诗歌”所涉及的论述中最激动人心,而又最具争议性的是:他对诗歌现实和当下精神现实的批判,主要从精神悲剧的角度进行,它评击了时下诗歌文学信仰的虚幻和崩溃。第一,它提出了戏性写作的终结。第二,它强调了锤炼思辨,而后之诗的精神尺度。第三,审查当代的口语写作。第四,自失并承担肉身的非我性质的生存体验。第五,强调促就命运之诗的抒写姿态和对现实苦难元素的承担。

1点7分,陶春讲完了他观点,我站起身向刘泽球递了一个吸烟的眼色。刘泽球是以评论而闻名川北诗坛的。我拍了拍烟头,认为陶春强调现实感之上的广阔精神视野的观点,从本质上,有助于诗歌文学的历史成长,它关系到诗歌本质或终极意义上的成长,它或许可以关照所有时代的语境,并归于一个诗歌的宿命的价值指向。在通向西御街口的长长走廊,刘泽球、凸凹、也刁、曾令勇、李龙炳、田一坡、张哮、张选虹、徐廷等人,在陶春倡议下,决定去火锅店以自助餐形式继续展开谈话,陶春已经邀请蒋蓝通知周伦佑,陈小蘩和我。在酒的刺激下,陶春和刘泽球走到诗人们围坐的圈子里,分别表述了带着情感而又被信仰追随的很少能说的话。当时,陶春在酒桌上一口饮尽一杯酒,转脸对我拍肩说:“真正的创造文学的先锋或前卫力量,处于内在必要却被孤立为少数与异类,甚至在社会底层为他们所必须坚持的真理孤身奋战!”在他粗犷的喉音中,我体悟到了一个诗人心醉的悲切,以及为信念而受尽的各种压力,伸出手,我与他碰了杯,并直起身对他挥了挥拳头,算是一种同仁间的赞同。他张开胳膊抱住了空气,满脸赤子浪迹天涯气质的笑容,嗓门被酒打开了:“来,亚兄,干了!诗人是种族心灵特征中最为光明的芒刺!”他踯躅了一下,设法抑止住他嗓音中所谈话语的震撼,但“真正的诗歌必须经历与不同时空纬度诞生的地域文化及文明构造的意识差异碰撞。”

“讲得好!就是诗歌必须要有在场的历史连续感和文化现实感”我兴奋地拍桌喊出。陶春扬了一下头发,这种洒脱传递到我的内心,透露出传说中青铜骑士手中长矛飞扬的决绝和冷漠,给人一种理想的快感。

我认为,存在于表面的诗歌事物和自发事物都是接受历史权威的方式,而通过自我表达的方法重新限定诗歌的自足性才是必要的。“存在诗歌”中坚的诗人,大都在10年前开始倡导一种书写方式的独立意义。2000年已渐趋成熟的“存在诗社”以较系统而完备的理性构架成为了“存在诗歌”的理论准备和先声,这首推陶春和谢银恩。因为陶春提出了“存在诗歌”推崇的诗歌精神向度与艺术方法,而谢银恩提出了对人的存在与现实关注的核心观点。陶春的论旨侧重于有力的承续21世纪诗歌的新源头的梳理愿望,谢银恩则偏重诗歌的自我控制、审察和血性的倡导,《骨头与血液的碰撞》是其代表作,而田一坡的《“存在”诗歌的精神向度及立场》基本上充实了谢银恩的侧面。

下午2点,酒桌上以酒为媒的的气氛,预示着谈话的氛围进入新的高峰。刘泽球举起酒杯,陶春站起剑一样的身子,来到邻桌也刁和曾令勇肩头之间,碰着她们的酒杯说:“来,‘存在之花’干一杯!”曾令勇拨弄着头发望着刘泽球的脸,沉溺在思索中,然后一口喝光了手中的酒。2003年刘泽球曾给诗人雨田写过一篇评论,发表在《非非·体制外专号》我第一次看见他胖胖的脸和一双永远沉湎于自己思绪中的大眼,顿时有一种梦的片断感。他用粗大的胳膊推开桌子的酒瓶,站起身走到对一直坐在桌边没有整杯干掉的周伦佑握着手笑道:“伦佑,多交流!”周伦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你们写得不错!”我喝了半口酒在桌边默思:周伦佑曾在2004年5月对我慎重地说:“刘泽球的功底很不错。”我在2005年写《网体的语言制度》长诗时就联想过:比如陶春、谢银恩、刘泽球、李龙炳等诗人在诗歌、理论文本与现实对峙的关系和诗对语言干预功能的理解,呈现出的令人惊观的诗性素养,这是21世纪四川诗界,乃至全国不可忽视的现象。为什么却有被“四川或当下结集的60后诗人”遮蔽的迹象?

2点40分,忽然,田一坡捧着酒杯跟站在周伦佑后面的陶春交谈了几句,一个闪电步近到我眼前笑了笑:“我们第一次见面,喝干这杯!”他仰起颈一口气咕咕喝完了酒,然后将手中的空杯子朝我面前一晃。“你的诗写得好,而且年青有为!”我点头频赞田一坡。瞬间一种思索的冲动让我双眼望着远方的朦胧建筑,我捂着酒杯独自走到角落里,让思路布局背后的激发力有一个发挥的途径,仿佛试图捕捉一种只与理性自身无关的隐形深度,一种很感性的理性迷宫让我远远进入:

(一)“存在诗歌”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他们正以诗歌精神见证与重建“人”的固有定义的姿态,来吁求新世纪的诗歌写作向度,这在“60后”的诗歌文学社团中是最具严肃写作倾向的民间力量,它比“独立”、“流放地”更具有以理论积累建立对话的可能性,“存在诗歌”对于人文与精神诗歌的重视,比起“下半身写作”、“口语写作”更体现了对诗歌本质尺度的深刻理解,它肯定有终远的历史生命力和号召力。

(二)对人的精神空间的深度关切,以及对人类生存和存在的理性思考的热情,决定了“存在诗群”独立诗写情境在21世纪的价值,并在“60后”及“新生代”的诗歌社团中显出挑战性的无以复加与匹敌的思之锋芒。

(三)“存在诗群”现阶段展开的重要写作因素,除了理性的思考价值,高于诗歌创作整体状貌及诗歌表现的内容反而得到充分突显,因此语言形式的探索相对处于散在、边缘或极端化在所难免。这是2点57分,在火锅厅圆柱右侧。

三点零一分。周伦佑、陈小蘩起身向人群打招呼,然后拿着桌上的书籍笑着从楼梯口告辞。

陶春、凸凹、也刁、南北、张选虹与我谈起了到大慈寺喝茶的事。所有人都沉浸在诗歌话题激起的火焰氛围中。浑厚而炙烈的斜阳正在两楼之间浓照着一处花园,我预感到这一天十分重要,我无法在谈话中消磨的信心与欣慰,使得一个有关“存在”很中心的话题在我大脑中意拟并快速飞旋:

(一)“存在诗刊”完全有理由在2005年底或2006年初选编一部“理论专集”和“作品专集”的划纪年版本。

(二)“存在***”可以在现有乐趣园5000个文学、诗歌***,名列精品诗歌***第一排位的基础山改版,开辟一个容量更大的,首推包括“后非非代表诗人”作品专栏在内的作为一种话语表现方式更加开放的,一种真正先锋声音的传载与交流平台。

(三)“存在诗群”应进一步扩大其诗歌文本和理论文本应有的影响,作为一个诗歌事实进入新诗的纪事和史实中。

二oo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陈亚平:四川成都市人,当代先锋诗人。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同年加盟非非主义。1988年至1996年转入现代绘画。1997年重续诗歌写作,传作发生较大变化,相继写出《诗人公社》、《诗歌白皮书》、《诗史:当代诗歌评论》等引人注意的作品,成为非非主义后起诗人中的优秀代表。作品主要发表在《非非》、《今天》等体制外权威刊物上。除诗歌外兼及小说写作,著有40万字长篇小说《血液中的宿命》。现在成都一家新闻单位做策划工作.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