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公众为何厌倦了科学之争?……

近几年来国内学界与媒体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科学与伪科学之争,然而今天广大公众对这个问题已经厌倦了。究其原因,在笔者看来无非两点:其一,对于这场争论公众已经产生了理解疲劳现象,时至今日人们也无法完全准确地划定科学的界限,在这场马拉松式的辩论中,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再去听取双方没有新意的唠叨;其二,在当下广大公众日益遭受由于改革缺乏公平与正义带来的侵蚀,公众被迫承担了改革的成本而无缘于改革的收益,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旷日持久的科学与伪科学之争,日益远离对公众生活世界的关怀,演变成一种片面的“为真而真”的境地。反伪与打假无非是求真,如果仅仅止于形式上的真,那么这种真已然丧失了求真的本意。换言之,真理的本质是自由,而自由是人的一种内在规定。近日从媒体上看到,反伪精英对普通民众生命的冷漠,更印证了当下的科学之争已经成为精英们的游戏,暗示了与普罗大众之间无法跨越的距离。这个事实,一方面无情地暴露了当下学界精英对生活世界的冷漠回避;另一方面也指涉了精英们的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这场辩论对整个中国宏大的改革事业的来说已经演变为隔靴搔痒,甚至有些小资调情的味道。
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科学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这是不争的事实,自五四运动以来,科学的地位就不曾动摇过,科学成了我们判断事物与行事的唯一标准,暂且不论这种思维模式的利弊得失,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偶尔出现的一些冒充科学的案例,本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很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无限夸大。但是就具体的一个国家来说,科学毕竟是一小部分人的事业,即便最发达的国家,每年投入科技的资源,也不过是占gdp的2-3%而已。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文化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从事科学事业的人数在总人口的比例更是很小的,国家每年投入科学事业的资源也不过是占gdp的1.3%而已。对于广大公众,生活中还有许多比这更重要得多的事情需要关注,上学、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而我们实际遭遇的现实是什么呢?每天从媒体上看到的消息多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噩耗:各地重大矿难不断、死亡人数攀比着上升、医疗系统已经演变为合法的抢劫,腐败蔓延、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悬殊,既有农业部价值百万的豪华班车也有农村代课教师每月40元工资的强烈对比;更何况下岗、失业诸多不确定因素时刻困扰着每一个草根大众;高昂的学费已经开始影响中国未来的智力发展结构与布局;***商毫无内疚地贩卖无耻的暴利理论已经预支了公众未来数年的预期收入。。。。。。所有这一切都与广大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坦率地说,这些都在透支公众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期望以及当下的心理承受的底线。如果没有一个公平与正义的环境,整个社会极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失范现象。然而,我们的精英置这样的严重不公的事实于不顾,在书斋里义正辞严地清谈着与民生甚远的科学与伪科学之争,无视周围广大公众遭遇的残酷冰冷的现实。说轻了,精英们对社会问题陌生,只好回避;不客气地说,这些专家学者在故意逃避作为知识分子应负的责任,缺乏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关爱。在生活上公众是最聪明的专家,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科学与伪科学之争毕竟是离自己很远的事情,更何况,当前的反伪科学也好,打假也罢,仍处于一种毫无章法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而没有人真正把注意力投入到从制度层面来遏止这种现象,这种打假与反伪无异于一场圈内的自娱自乐。试问一个不轨的剽窃者能够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与一项政策和制度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哪个更大?哪个更能影响中国未来科技的发展?没有好的科技政策与制度建设,这种事情打得过来吗?广大公众对这种舍本逐末的反伪与打假能不厌倦吗?我们有限的科技资源又有多少是在创造“真的假科学”,同时又有多少“假的真科学”得不到资助。更何况,科技界的情况还不是当下社会中最糟糕的,公众有理由认为精英们在逃避社会赋予他们的神圣责任。毕竟作为拥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在中国的语境下还肩负着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道义责任。而远离真实社会生活的自娱自乐式的争论是否已经背离了知识分子的使命?
笔者一直在想,晚年的爱因斯坦为何把自己的很大精力投入到关注社会问题上来,国外是否也在成天地反伪科学与打假。对于前者,我认为爱因斯坦真正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人类的大爱与关怀;对于后者,笔者不是很清楚,但是从资料上看,人家重视制度建设,而我们总在创造各类英雄。记得俄罗斯诗人涅克拉索夫曾说:你可以不做诗人,但你必须做一个公民。我们的精英们已经把广大的公众遗忘了,对于这场精英的游戏,公众只有选择退场!

12/8于南方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