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后妈前传……

显而易见地,让一个习惯了母爱缺席的孩子重新接受新妈妈加入的生活,当然不会像广告片里几个镜头转换那么简单。

 爱上半衣所以爱上她的父亲

  有些事情发生得太自然,回头一想,大概也只能用“缘份”两个字来解释。

  话还得从8年前的那次公司聚会开始说起。晓琳和一大帮同事去另一个同事家串门,一进门便看到他的女儿,那个名叫半衣的2岁小精灵。这个小女孩不知哪里那么惹晓琳疼爱,“或许是她的眼神吧,不像其他的孩子那么明亮活泼。”晓琳后来分析说。忧郁在一个两岁孩子纯净的眼眸里,显得格外沉重,“我忽然在她身上看到了小时的自己。”

  大学里,晓琳的妈妈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但那样的年代是容不下这种爱情的,两人绝不可以结婚,于是四川女孩被无情地分到了东北。幸福是那样短暂,妈妈流着眼泪想,不能让我的女儿是私生女呀。于是,妈妈结婚了,晓琳有了养父。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晓琳从小习惯了坚强和独立。但她觉得自己从心底缺乏安全感,朋友们也觉得,晓琳的眼底深处有忧郁。以后每次看着半衣的眼睛,晓琳心底就有一种冲动,她想让这个孩子快乐起来。

  因为和半衣的接近,也因为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晓琳开始喜欢上了半衣的父亲,这个独自拉扯着女儿的离婚男人。直到现在,晓琳也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先爱上了这个男人还是先爱上了他的孩子。但这些已不再重要。

  知道晓琳想和一个离过婚、有孩子的男人结婚,周围反对的声音不少,“我想做的事不太会在意别人怎么想。”在父母不幸的婚姻中长大,晓琳依然相信爱情。“婚姻不幸,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属于他的那个人。”晓琳对这一点深信不移。

  爱是清醒和不娇纵

  结婚以后,因为单位的规定,两个人必须有一个离开。晓琳说,那我走吧。于是从国企来到了外企。这一变,薪水和压力都翻了一番。面对变化,晓琳想的是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迎头赶上。
变化的当然不仅是工作。生活的变化同时到来,而且不可预期性显然更大。晓琳一过门就当了这个3岁女孩的后妈,经验自然是谈不上,靠的全是一个女人的天性和直觉,靠的是“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会想要什么样的童年”的设身处地。

  刚结婚的时候,半衣适应不了睡单独的房间,可能每个孩子都要经过这样的心理断奶期,但对于一个从前失去母亲的照顾一直和爸爸睡的孩子来说,新妈妈的到来无疑是抢走了本来属于她的那份爱。晓琳很细心,孩子表情中的一点细微变化都会被她敏感地捕捉到。 既然成了妈妈,就要承担妈妈应该承担的责任。

  孩子和爸爸分开睡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晓琳都是要在半衣睡觉之前给她讲一晚上故事,直到孩子在自己的小床上睡着了才会回到自己的房间。有时因为加班太劳累,故事讲到一半就在孩子的身边睡着了,醒来已是大天亮。半衣和新妈妈的感情也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建立起来的。

  和晓琳谈话,老是能听到“半衣”两个字。半衣两岁半开始整托。半衣比正常的孩子爱哭。半衣小时候总是生病。晓琳老得把孩子往家里接,看着刚刚缝了三针的小女孩哭得累了睡在自己怀里,晓琳觉得,自己的臂膀是强壮的。累,但她心甘情愿。最累的是先生出差的日子,照顾着孩子,晓琳每天还得清清爽爽地去上班。回想起来,晓琳并不觉得自己在刻意地做着什么,好像在一个孩子面前,一个成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就应该做好这一切。

  一切重大的家庭决策,女儿永远被摆在no.1的位置上。周围的邻居都感叹:“这孩子真有福气,摊上晓琳这么一个后妈。”每到这时,晓琳都会回答道,“半衣也是我的福气,你们不知道她带给了我多少快乐。”

  晓琳的话是当真的。热爱音乐的晓琳从小就开始和女儿“共同发展”各自的音乐才能。晓琳喜欢唱歌剧,而半衣从小就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钢琴和长笛。邻居们经常听到房间里传出母女两个一高一低的美妙和声。

  孩子呀呀学语后不久,晓琳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孩子张开双臂对她喊出的妈妈的称呼。这个神圣的称谓晓琳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应,她承担的难道不是一个真正的母亲所应该承担的一切吗?对孩子的爱,她一点不比任何一个亲生母亲少。而在这份爱中,如果说有什么不同之处,就是除了爱本身,还有一份其他母亲也许不具备的理智和清醒。所以,从小到大,晓琳和丈夫从未刻意隐瞒过她和生母的关系。

  在街上碰到,你会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幸福的三口之家,一个女儿长得更像爸爸的三口之家。但晓琳从不混淆自己的身份,她爱半衣,但她不想把半衣据为己有。她告诉半衣:我会把你培养到18岁,让你能够自主自立地选择以后的生活。到那时,你应该去赡养你的生母。

  就这样坦白地跟孩子交谈。10岁,开始谈到死亡。

  “妈妈,你老了怎么办呀?”

  “妈妈老了会死的。”

  半衣伤感:“那不行。我不让你死。”

  “死是最自然的事,谁都躲不过。妈妈的灵魂会升天,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看着你。”

  这样的坦白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因为爱所以不委屈

  但像所有的故事一样,当你的努力得到回报,一切变得平稳的时候,总会有些波折发生。五岁那年,半衣的生母从国外回来了。那么长时间没有见过自己的亲骨肉,思念摧毁了理智。半衣的生母偷偷跑到幼儿园去接半衣,给半衣买玩具买零食,跟半衣说:“我才是你的亲妈,和你在一起的那个是后妈。”半衣隐隐地觉出被争夺的恐慌,不知所措。

  那天白天,大概半衣的亲生妈妈又去幼儿园见她了。半衣回到家,因为零食吃得太多,晚饭根本吃不下,晓琳说了半衣两句,半衣回道:“不要你管,你又不是我妈妈。”

  晓琳心里非常不快,甚至十分气馁地想,反正再努力也赢不到孩子的心,这样辛苦有什么意义?但事后静下心来再一转念,又觉得不该因此迁怒于孩子。这件事提醒了晓琳,该是正确面对“两个妈妈”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于是晓琳鼓足勇气和半衣的生母做了一次面谈。当两个成熟的女人为了同一种爱坐在一起时,一切也都因着真情得到了化解。当半衣的生母亲眼看到晓琳对孩子的宽容和付出时,更放心半衣和晓琳在一起了。而作为一个女人,晓琳也更能体验她对亲生骨肉的感受。“不过,我倒也因此意识到,生活中有许多事处理起来要有耐心。哪怕花几年的时间,能处理好,也是值得的。”

  一家三口在一起,如果爸爸妈妈交谈的声音大起来了,小半衣一定跑出来打圆场:“行了行了,都吵死了!”晓琳觉得,女儿始终没有安全感,害怕失去他们,怕自己没人了。半衣爱看书,他们就有选择地买给她看,有意地引导孩子。半衣爱画画,晓琳细心地把孩子的每一幅涂鸦作品都收藏起来,“长大了再拿给她看,该多有意思啊。”

  晓琳从不因为自己是后母而娇惯孩子,需要扮“红脸”教育孩子的时候,她也不怕担“后妈刻薄”的恶名。半衣说,妈妈太厉害。一天因为练琴的事儿,半衣淘气,不听老师的话,还在笔记本上写满了“我讨厌仇晓琳”之类的话,凑巧被晓琳看见,跟老公说了,两个只是笑笑。晓琳清楚,自己要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人格,这样的发泄也是正常的。

  周围的人都说半衣快乐活泼,晓琳的心里不动声色地高兴。出差在外,老公的email里说:“半衣把小朋友都招来家里了,搞聚会的样子挺像你。”

  爱音乐的样子也像晓琳。细心的晓琳为女儿的每个节日和生日都准备了她喜欢的礼物,女儿也学会了表达对母亲的情感。晓琳的生日、母亲节,晓琳从来没少了女儿的礼物,从亲手做的卡片、礼物包、毛线玩具,到自己写的毛笔字、画的水彩画。“我先生一共送过我两次花,其中一次还是半衣要求的。” 晓琳说。

爱和成长都需要学习

  半衣的成长和进步,是晓琳心中最好的礼物。从3岁到10岁,半衣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她聪明、开朗,兴趣广泛,爱交朋友,懂得爱与体贴,懂得做事要坚持不懈。晓琳生病的时候,半衣总是问寒问暖,会说:“妈妈,您明天早上好好睡觉吧,早餐我会自己安排的。”半衣学着晓琳对她的方式对待着晓琳和周围的人,晓琳心里是愉快和充满成就感的。

  年龄的增长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晓琳一面爱着半衣,一面也渴望将来能自己生一个孩子。在对半衣的教育中,晓琳有时会感觉挫折,会不耐烦,可一想起当初半衣那双忧郁的眼睛,又不忍,还得小心着不表现出来,所以也会觉得压抑。“有时候我会想,会不会是我对半衣要求太高了?如果是亲生的,我也许会对她的缺陷或毛病宽容许多。”晓琳觉得应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半衣却不一定能做到,这一度让晓琳的心里毛躁、苦恼。想通了,晓琳发现这也许就是血缘的关系,能做的也只是克服这个障碍,时刻提醒自己,对半衣宽容一些。

  晓琳开始认真考虑老公和朋友们的建议:要一个自己的孩子。老公说,晓琳,在半衣身上,我看不到你的影子。晓琳想,爱半衣,我爱得理智而又小心翼翼。如果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会是不一样的幸福和亲近吧。于是,晓琳开始和作为重要家庭成员的半衣商量要一个弟弟或妹妹的事。

  “半衣,你想要弟弟还是妹妹?”

  “为什么要弟弟妹妹?我们这样挺好的。”

  “有了弟弟妹妹,我们的生活会有新的快乐。”晓琳自己也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姐妹俩现在聊天,妹妹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那些快乐的时光。

  想了很久,半衣说:“那好吧,那我要一个弟弟。他不会抢我的衣服和玩具。”又想了很久,半衣说:“妈妈,这样吧,等你生了弟弟,我就帮你。我可以陪他练琴呀。”

  从小就学会心存感激,晓琳想,所有的东西都是相互的。牺牲很大,但得到的也多。从老公和孩子身上,她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坦白地认错,学会了爱。

  于是,34岁上,晓琳辞去了北京某外资银行的工作,打算和老公及10岁的女儿半衣一起去伦敦生活。她没什么不舍。算算到这家外企工作已经7年,时间过得这么快,你不替自己争取,有谁能帮你叫停?倒是银行舍不得能干又肯干的晓琳。银行说了,晓琳,两年,或者更久,无论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有更好的职位等着你。

  而晓琳现在最憧憬的,是开始生命中的下一章。最艰难的时光已经过去了,现在该是放松心情领略另一种生活的时候了。

  而在下一章里,在新生命出现后,晓琳与半衣,这一对后妈与继女的故事又会有怎样的发展,我们期待《后妈后传》。

  后记:收到晓琳从伦敦发来的email,“我目前的生活非常悠闲,孩子非常适应英国的教育,而且非常快乐。今年6月份,她将参加英国皇家音乐学校的钢琴和长笛的五级考试,对她来说机会非常多。我目前也在联系学校,9月份开学我肯定会进学校。平时,我会到处走走,带着摄像机,记录下来我的所见所闻,生活中有趣的事件,常去听音乐会和歌剧,去看私人收藏,各种展览。我们一家周末开车出去周边旅游,另外我常去教堂听牧师讲圣经,巍峨高耸的教堂,虔诚的人们,敬业的神职人员,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伦敦是个美好而古老的城市,我们都很enjoy这里的生活。”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