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请给我一封,手写的情书……

几年前,在秋天的北京,踩着一路银杏的落叶,听朋友流泪讲述岩井俊二的《情书》。可惜故事中太多相似的名字、雷同的相貌,令我对它的情节始终不甚了了,打动我的只是那一封封“情书”:———“敬启者,藤井树”———“敬启者,渡边博子”一段段感情的回眸与延续、一些些支离破碎的尘封往事,就由这些遥远而亲切的称呼拉开了帷幕;纠葛的人生戏剧在单薄的纸页间被那些墨黑的字迹无声地演绎。

古人常说“情之一字”,语气中是曾经沧海的感慨。在我,“情”是要落在“字”上才来得让人信服。作家们谈到写作,总认为文字表达的内容远远超越了他们的思想。而对于一般的常人,可以我笔言我心已属难能可贵了。因其如此,我才更相信那些落在纸上的情感:字里有三分,那么心里就是七分了。再加上寄信的人还要细心地挑选纸张、信封,惟恐颜色淡了或浓了,一笔一画地描摹、诚惶诚恐地措辞,惟恐书写草了或错了,小心翼翼地封口和贴邮票,惟恐胶水多了或少了;还要祈祷邮政系统千万不要罢工,邮递员千万不要投错;最要命的是等待那不一定会有的回信,那感觉像是有一半的灵魂在身外漂浮,走路吃饭并不觉得怎样,一旦路过邮筒、邮箱或是看到绿色的制服和车子,那一半的灵魂就被牵扯着的疼。一封情书,简直可以和一个繁复的宗教仪式相媲美了。那么,我收到它的时候,里面的感情就是十分了。

我也这样地给人寄过情书。有一段日子,我以为他是我的朋友,写给他的信全无缠绵悱恻之情。一般都是随便在练习簿上撕一页纸,张牙舞爪地写一些生活中的琐事,例如中午的饭如何难吃、老师上的课如何让人瞌睡、看见了一只蝴蝶在阳光下飞,甚至告诉他:现在去喝杯水,等下回来再写,之类的话。等那些小薄纸攒得有些厚度,就拿去丢进邮筒。那些日子,他就是这样和我远隔千里却生活在一处。但是我省去了等信的苦恼,因为他从不写回信,只是收到信后给我回电话。朋友们都说我爱他,还举出钱钟书的《围城》来说明我和方鸿渐的举动何其相似。“写好信发出,他总担心这信像支火箭,到落地时,火已熄了,对方收到的只是一段枯炭。”我不得不心悦诚服。因为这寥寥几笔,勾画的就是一颗爱人的心了!

几年后,在初冬的上海,坐在漆黑的放映厅,流着泪看完了岩井俊二的《情书》,直到落幕,我还坐在那里看着灰尘在电影的光线中舞动,耳边回荡着藤井树在空旷的雪原上“寄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的“情书”:

———“你好吗?”

———“我很好!”

———“你好吗……”

电影的名字取的并不是情人之间的情书,而是一本表达爱意的书,书的名字叫《追忆似水年华》。至此,一封情书完成了它所有的功用:从寄托着青涩的情感,到烙印着结了痂的伤疤。那么深厚、那么粘稠,浓得即便是到了世界的尽头或冷酷的仙境也化不开……——“你好吗?”——“我很好!”

可惜现***已经不太会写情书了,他们的耐心最多只让他们在有空的时候到网上去收收电子邮件。你收到的不太可能是一封静静躺在邮箱里,却躁动不安地写着你的名字为你量身定做的淡蓝信封;多数时候是由统一宋体、隶书或楷体打出来的抹杀了个性的标准邮件;更可怕的是,连那情书本身都有可能是“情书软件”批量生产出来的产物。快餐时代的快餐爱情,到我们年老时凭什么来回味呢?

我要的不是电子爱情,请寄给我一封手写的情书。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