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引发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是近几年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困扰。因此,一旦患者被确诊为带状疱疹,就要及时进行治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解说带状疱疹的一些中医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刺络放血、围刺、火针、耳针)、针药结合疗法等,临床效果显著,毒副作用较低,为带状疱疹的恢復,控制病情及慢性疼痛,减少併发症的发生,作用显著。

  依辨证论治,分为三型施治: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乾、口渴,烦闷易怒,食慾不佳。小便赤,大便乾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辨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辨证〕气滞血瘀,馀毒未尽。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馀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中医治疗原则:祛湿清热解毒

  患者在身体壮实的情况下可服用龙胆泻肝汤,因应病位加减用药,病位在上半身头面者重疏风清热,可加配野菊花、板蓝根等清肝泄热,病位在下半身者?重祛湿,可加苍朮、黄柏等清热利湿,水疱多者为湿重,可加土茯苓、薏苡仁等祛湿,同时避免抓破水疱。若蛇串疮出现皮肤疼痛者,中医治疗从理气止痛入手,可加丹参、延胡索、牡蛎等,也可加减方剂逍遥散,对病情超过一个月仍出现疼痛者要增加活血化瘀。

  此外,中医针刺疗法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亦有*。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经络取穴针灸,可辅其不足,一方面能消除水疱与红斑,一方面能防止带状疱疹消失后遗留的神经痛,且可缩短疗程及无不良副作用。针灸对带状疱疹的*除了迅速止痛外,可能尚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关。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预后良好,针灸可继续使用且效果很好。中医药治疗期间不宜食辛辣食品和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即引起过敏的食品)。

  不论何种方法,带状疱疹的治疗应掌握时机,越早治*果越好。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