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当爱情消失了,婚姻怎么办?……

日升日落,太阳西下后,心中难免会有一丝牵念,“他(她)在哪里?今天回家吃(做)饭吗?”当跨越了爱情虹桥,牵手人生路,日子趋于平淡后,一日三餐的家庭生活,存留更多的是一些生活习惯。

从生物学基础来探讨爱情和婚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生一世的婚姻,不是适应爱情的最佳模式。有人提出这样一种理论,一对男女,相互间爱恋的*,最多不超过三年。那么往后的日子呢?只有有爱情的生活人们才会觉得日子甜美,才会觉得心里有奔头。如此推算,为了保持婚姻与爱情的和谐统一,一个人一生从二十岁到五十岁经历三次婚姻应属正常。没有爱情的感觉,婚姻是谈不上幸福的。那么,爱情消失了,婚姻怎么办?

若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需要为分泌性激素的人类建立一种共公的社会制度,既能满足 饮食男女的性排泻,又能为国家带来安定局面,于是,婚姻便成了所有人种都必须遵守的一种社会制度,当经久的习惯已成为自然,谁还会打破习俗、不去按部就班呢?没有人会怀疑什么,对常规的东西提出疑义。但是,从生物学理论来讲,婚姻并不能延续爱情,相反,还会因日益相守的无距离,加速爱情的死亡,使得当初的丰满只剩下一具无肉的骨骼,挂在法律制度的墙面上。

扫描我们当前社会的婚姻全景,你就会发现,一支红杏出墙来是多么地普遍。有条件者要出,没条件者创造条件也要出。为什么爱情消失了,人们在追求自我完善的同时,还在延续婚姻?我想,原因无非有如下几方面。

其一,经济收入的不发达,导致一个人抚养孩子的困难。经济同盟体在一时内难以打破、解体,经济生活习惯也在其中。在我们国家,许多老年夫妻选择离异,就是因为没有了孩子的羁绊。

其二,日常生活习惯、心理定势在一时内难以改变,经年的累积、磨合,已将不适应的习惯,变为很习惯的自然。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夫妻都是在不痛不痒地出入家门,他们麻木地生活着,从没想到过要做任何改变。

其三,意识到永久的爱情终归是人们在爱情产生时的一种美好心愿,能让一对 饮食男女相爱终生的唯一因素是避开肉体相吸的默契的心灵相吸,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概率又是微乎其微。因而,在对选择未来生活能否达到那种理想境界没有一个确切答案的前提下,人性中相对慈善的一面便开始做祟,念在对方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份上,不愿意给不知情的对方以致命一刀,行使一种破坏生命尊严的残酷。

其四,人们只愿意享乐不愿意承担的心理状态的指引,图一时心理及感官的愉悦,不愿意费心劳神开拓崭新局面,因而才进入追求却不承诺、享受却不接受、回避敏感话题却不拒绝肉体交流这样一种状态。

综上所述,招摇的红杏只有选择偷偷摸摸,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方面满足己欲,一方面维持家庭。倘若夫妻双方每一个人的收入都足够在满足自己一生消费的同时也能满足抚养教育孩子到*的消费,并且又能确定所结交的新欢是一个能满足自己未来一段时间美好心愿的不可更改的目标体,那么,打破现有婚姻,使自己合理合法地进入具有美妙*的爱情生活,便会成为更加适宜人性的自然。个别高收入高财产女性,她们不选择成家只选择婚外生育和独自抚养,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不是预示着社会发展变化的某种趋势呢?

社会在发展,面对经济航轮的高速运转及社会载体的日益变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前提下,男女感情的一切都会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变化发展,包括相处模式,包括法律制度,包括婚姻。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