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女娲社区|石醒先生在“严迪诗歌作品研讨会”的评论《诗心有素,创新可喜》。……

诗心有素创新可喜

石 醒

我向不敢言新诗,今天更不敢言严公诗。

新诗的创作,我的阅读已跟不上。何况严公写新诗,有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构思,而且下笔又快,创作丰收。然而,又不得不言,因是几十年的交往,缘于此,也就胡言乱语,言无不尽了。

我注意到诗人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是相与一致的。

诗人开宗明义的主张“诗歌是整个民族的诗歌”,“诗歌应是人类的灵魂,情感的抒发”。这是传统的文载道,歌咏言,诗言志的思想。诗人还有一系列主张。如语言要表达清楚,题材要联系现实,要创造意境,追求高尚等等,这也是传统的审美情趣。这样的主张,也就确定诗人的一颗诗心,守土有素,放浪有度。同时诗人又主张大胆革新,“轻度含混”,这样的规范,确保了舞蹈不脱衣,唱歌不走调,创新不失误。读诗人的诗,大致也是这样。诗人的创作高潮期可以说是在他到技术质量监督局之后,他不仅领导工作十分出色,而且诗歌内容也明显受到影响。如《道钉》中说:“在道钉的眼光里缓缓流动着透明的血液,随和是大忌”。《喂养》中说:“将案头创名牌的质量数据,在自己的肚皮里胚胎”。这样的诗句都带着质检的气息,而更可贵的是诗人从“质量把关”的高度来创造诗歌的境界。《鱼腥味》就是这样一首好诗。全诗三节不妨分析一下。

“微笑”/探头探脑地走来了/一阵酸酸的/鱼腥味从鼻尖前川流而过/警示的红灯/阐述了水火无法相融”——这是第一节。把“腐败”形象化,比喻成“探头探脑”的“微笑”和“酸酸的鱼腥味”,“红灯”两句以“警示”一词起头,诗思发生突起的飞跃,警心醒目。这里完全是传统手法,很成功。第二节解说“鱼腥味”。用“蛋白质”和“倒刺的钩子”对人们常说的“糖弹”作了新鲜的比喻。“标签”与“包装”两词对举,又带上了“质检”的味道。第三节诗人说:“当有人敲叩你心灵的门窗时/阻击在胸骨之外”,这不是用穿透产品内部的“质检”眼光,写出了“拒腐”必须在“心灵”深处扎根的深刻思想吗!全诗从第二节的“说明”到第三节的结句“把原来多了的一颗心/不要丢失”的含混,是采用了“现代”手法。结句的“原来多了的一颗心”是什么心?贪心,廉心,抑或防人之心?“含混”中让读者细细思考。

似乎诗人比较喜欢这样的写法。如《深情的火》前面似散文明白,结句来了“穿过人们的两片肺叶/意暖的溪流/流进了心的站台”又“含混”了。

诗人既追求语言“面貌”要清晰,明白,同时又大胆吸收“现代”手法,创造出了富有独特趣味的意象。如“慢性疼痛(指苏通大桥的梦想——笔者)的日子/将不可从命/不可愈越的神话/送进手术室/解剖出梦的价值与可能/解剖出新世纪人的智慧与勇气”。诗人在选词造句方面,也同样开辟了新鲜境界。如“不敢想象的梦/已被蒸煮出味道”——这里的“蒸煮”与“梦”搭配上了。又如“一页跨江坐落的鹰翅/将会给两岸起飞的经济/带来切肤之甜”——这里改成语“切肤之痛”一字变成“通感”,再如“夜在一层层加厚”也是。等等。这样的搭配,都很警醒,令人眼目一亮。

最后,如果要我这个外行提点建议的话。我想,有的诗还可以精炼。不要怕别人看不懂,删去不必要的“说明”。这里不是提倡让人看不懂,我是特指诗人心中既有传统审美观,坚持意境为上,这就会自然而然要求自己,想得明白,写得明白,同时让读者看得明白。依据王国维的“境界”学说,作品的真,要在这三方面都做到自然明白,才配称得上“有意境”。再有,有的诗句还可以再推敲;如上引“夜在一层层加厚”,下句是“心在一点点平静”。这“平静”似可换一个“清凉”之类的词,也如“厚”字,用通感手法,让这一句更醒目警心。集中有不少精短小诗很精彩。如《享受折磨》、《太湖·烟雨·渔船》等,意象清新美丽,这类诗我特别偏爱。

(石醒同志原名张松林原任南通市人大常委、市文联付主席、市作协主席、《三角洲》文学主编)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