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继上个月谣传获得诺贝尔奖后,赵造又梦见自己荣获金驴屌奖!……

[原创]继上个月谣传获得诺贝尔奖后,赵造又梦见自己荣获金驴屌奖!

《一举两得金驴屌名利双收获大奖》

太阳出来啦这回可以说了吧

昨夜我梦见我获得了金驴屌奖

驴屌杯大奖赛组委会也忘收我的通联费啦

就发给我一条金灿灿的大驴屌

驴屌奖的选票印在驴日报(海内版)上

一晚上我除了尿床三次外

其余的时间全他妈花在和朋友开车

四处抢购当日(带选票)的驴日报上了

结果我以几乎全票的好成绩

获得了这个驴屌大奖

驴屌奖分设金银铜铁木泥六个奖项

被我挑剩下的小奖儿由五个柔美异性包揽

这个奖很贵重啦光冠状沟前边的

那一小部分就够咱吃喝一辈子的啦

这个奖规格够高啦这下子牛逼啦

写的诗屁都不如也不愁没地儿发表啦

2005.11.23姚山

*附注:继上个月谣传获得诺贝尔奖后,赵造又梦见自己荣获金驴屌奖

[原创]呵嚏谁又谣传赵造获得了2005诺贝尔文学奖

《贺2005诺贝尔文学奖名花有主》

谁获诺贝尔文学奖都不错不一定

非得是中国人不一定非得讲汉语

只要不因战争而停发就行

哪国的文人都急需资助只要

不敲得他们腚巴骨叮当响就行

敲他们的天灵盖更是天理难容

马悦然老师看过了灵山

可能有些累了他肯定还会

抽时间再看看汉语作家的作品

瑞典懂汉语的人肯定会

一天天多起来瑞典诺贝尔

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的领导们

懂汉语的肯定也会一天天多起来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呵嚏

谁又谣传赵造获得了2005诺贝尔

文学奖不是尊敬的阎海东先生来嘛

2005.10.14姚山

¥附件一

意大利《太阳报》:汉语绝不是单单用来翻译洋文的符号

日本:《朝日新闻》日本目前依然是远东世界的一个肿瘤

《法兰西共和报》: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美国:《华盛顿邮报》:只有生存主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

德国《明镜周刊》:我作为东方人的生存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瑞典文学院道特•伯克曼)

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来自遥远美丽的东方中国的汉语作家阎海东先生获得,他的最终获奖很富有戏剧性,因为与他同时提名的几位其他国度的作家都著述颇丰,并且已经在国际文坛获得了决定性的声誉,而阎海东先生在其国内文坛尚且不为人所知,而且著述甚少,正面评价他的论述更是寥寥无几,这一点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使瑞典文学院的几位评委颇感为难,好在最终,他们根据作品本身做出了自己大胆的判断,决定将这一重要奖项颁发给这位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汉语作家。

阎海东1976年12月先生出生于中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小镇,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里依然十分落后,刚刚从文化***所造成的全国性动乱中解脱出来的人民生活依然十分困苦,尽管经历了毛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大部分农村事实上依然保持着原始的农业生存方式,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这个小镇却本质上与外界交流极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冲击尚未开始,阎就是在这样一个干旱、贫瘠而宁静的乡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并且在其父亲所在的学校开始接受教育。阎在学校时代并不是一个好的学生,他甚至有些厌学。因此,更多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跟小镇上同龄的孩子一起游玩中长大。毫无疑问,阎的少年时代,亲眼见证了转型期中国落后乡村人民的生活、苦难、贫穷以及他们身上的各种品质。

阎的大学教育也豪不起眼,他在十九岁是到故乡所在的省城一所高等师范性学校读书,那是一所培养教师的中国西部的学校。大学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但是乡村文明和都市文明的脱节和冲突所显示出的焦虑已经在他身上显示出来了,就是在这时候,阎开始了其文学创作。并且一直将这种良好的创作习惯保持了下来。

大学毕业,阎在其省城的一所专科学校从教,但是两年之后他离开了那所学校,并且同年来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

阎早期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从那些现在看来并不成熟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年轻人对周围世界和自身两种文化剧烈冲突所产生的后果。阎有一首在大学时代发表的小诗中,非常有意思地写到“父亲,我是否可以在您的屋檐下借宿”,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对这一感受是认同的,接受现代文明就意味着对家园的完全放弃,从此开始一种没有归宿的漂泊生活。这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要命运之一。

大概三年之后,阎开始了小说的习作,并且自费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婊子镜》,阎在这本诗集的后记中称自己的这段时光为愤青时代,大约他那时候是激进的,对左派主张抱有热情。阎的诗歌创作还在继续,但是公开发表的很少,他认为自己应该将诗歌写给自己来看,大约这一时期的文学环境让他颇感为难。

不仅仅是诗歌创作极少发表,小说也是同样的,并且阎的创作非常缓慢,大约八年时间里,他只写出了《我们的葵花》、《青黄》以及《白色河流》和《我是谁》。《我们的葵花》记录了中国后文革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人的命运极其选择,是一部自传色彩的作品,这部作品带有残酷和混乱的气质,作品主人公的命运令人同情以至于落泪。《青黄》讲述了一群特殊的城市移民,他们通过中国的高等教育而有机会生存在相对优越的城市。这些作品都明显地可以看到作者受到加缪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从《白色河流》到《我是谁》,阎的思想转向东方的古典主义,开始了对西方模式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的热情批判和对农业生态的强烈缅怀,从而更为深刻全面地关注着人类的整体命运,这种思考需要建立在对人类现有文明和全部生存经验的洞察之上,在这一点上,阎的作品显然达到了令我们敬佩的高度。阎的作品翻译极其困难,这是因为他后来重要的作品完全转向了纯粹意义上的本土母语写作,完全摆脱了西方殖民语言困境,自觉回到了自由浪漫美妙而博大精深的的汉语。

因为阎海东先生的作品深刻全面地关注着人类现有的整体命运,并且在洞察了全部现代文明困境之后努力坚持着其善良的东方古典的和平主义理想,并且使人类重要的语言之一——汉语重显光彩,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阎海东先生。

远道而来的尊贵的客人,请您向前一步,从我们的高贵的国王手中接受这一殊荣吧。

答谢辞(阎海东):

尊敬的瑞典国王陛下、女士们、先生们:

昨天,我刚从遥远的祖国到达美丽的斯德哥尔摩,下飞机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我看到了夕阳中的这座欧洲北方的城市,真是美丽极了。这是一个友好文明的国家。我本来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还是很激动。不用说,我受到友好善良的瑞典人民的热情接待。当我们在已经定好的宾馆略做安顿,就接到了尊贵的瑞典国王的晚宴邀请,这一切另我如此感动,从而更加由衷地喜爱这个友好的国家和人民。晚宴由尊贵的国王陛下和气度非凡的王后陪同,在坐的还有美丽的公主和贵国的文化大臣。我们的交谈非常友好,我们甚至谈到了古老中国的易经和道教,当然,很惭愧地说,我对这些博大的文化遗产是一知半解的,可是我还是就我所知道的做了热情的回答,并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感到骄傲。

今天,在这里,我接受了由伟大的诺贝尔先生创建的诺贝尔奖,说老实话,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因为今年同时提名的优秀的同行都是令我刮目相看的,比如拉美的伟大小说家略萨以及加拿大的优秀女作家阿芙伍德,他们无疑都比我要优秀,但是瑞典文学院决定将这一重大荣誉给于向我这样一个华语作家,我想是有道理的,用我们中国的话说,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作为一个受到教育的人,我在童年的时候就知道了美丽的瑞典和伟大的化学家诺贝尔先生,作为一位世界名人和伟大的科学家,他一直是世界上有志青年的优秀榜样,同伽利略、爱迪生等人一样,他永远是人类灿烂文化星空中需要仰望的明星。后来的事实证明,诺贝尔先生不仅给瑞典和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生前设立的诺贝尔奖也证明他是一个具有高度远见的人,诺贝尔奖目前成为对人类文化以及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正面因素,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中国人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缅怀他。

我必须坦诚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获得这样一个极有分量的奖项,所以,当接到瑞典学院的电话通知时,我还以为是在过愚人节呢(笑声),真的,我以为是我在瑞典的哪位朋友在开我的玩笑。当时我和我的一个朋友在酒吧里,当我知道许、确实不是玩笑的时候,我脸色苍白,脑袋上渗出了汗。朋友吃惊地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什么,一件好事情。我当时没有告诉他我获得了诺贝尔奖,因为我还是不太相信这是真的。

现在我我已经获得了这个奖。并且看到了眼前的奖章和证书,我敢说说我的感受了,当然我非常激动,不过冷静下来,我还是感到了深深的忧虑,因为我知道这个奖对我意味这什么,意味着我将永远不能放弃文学,不管我为此经历了多大的痛苦,意味着我将永远不能放弃对人类正义、良知和自由理想的追求,这个奖就意味着我对人类的庄严承诺,自然,这个承诺不是轻松的。

今天,大家看到,我是一个人来的,因为我没有妻子,我还没有结婚,我知道没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女性伴侣与我一同分享这份喜悦多少有些遗憾,可是我已经来不及结婚了。(笑声)。

尊敬的国王陛下、女士们、先生们,一切尽在不言中,我真诚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的友好和盛情,希望你们有时间到中国来做客,我代表中国热情地欢迎你们。

再一次感谢!

(本演讲全文用汉语。)

获奖演说:从来没有枪声震落字幕上的汉语

本贴由道特#8226伯克曼于2005年10月11日10:17:38在〖北京评论〗发表.

¥附件二

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达姆

千针万确,这我可是亲眼所见,信不信由你。

伊拉克外交部收到通知的那天,我正在现场,我不可能听错,更不可能看错。我可不是萨达姆,我不会判断,更谈不上判断有误。我不相信任何所谓的情报,不相信任何人的承诺,甚至朋友,我知道那一切,都不过是有证据的骗局,我才没那麽傻呢。我只相信我亲眼所见,至于你相信不相信我的所见,那是你的事,我没有权力使你相信,我也没有武力让你必须相信,这就是我和萨达姆的不同,也是我和美国总统布什(或者写作“不实”)的不同。

其实,一开始我也不信,我是看了获奖通知以后才相信的。我之所以能确定那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通知是真的,是因为我在我的中国朋友,唯一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高行健那里看到过,而且他确实是去领奖了,还用奖金开了一家图书馆。中国有多少人想得,想的夜不能寐,可就是无缘。可高行健终于获得了,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人,或者说用汉语写作,获得按英语标准评奖的唯一一人,早晚要进博物馆的。自然,高行健要把这难得的获奖通知保管好,作为证据,或者文物(我是说等他死了以后)。这确实有用,我就是在他那里看到过,才知道什麽是真的,若非如此,恐怕我看到了,也无法确认,更不敢这麽言之凿凿肯定地告诉你。

别说你不信,就是伊拉克外交部主管文化的官员也不信,他举着通知,一个劲地念叨着:“萨达姆,是哪个萨达姆?伊拉克有3765个叫萨达姆的,写作的就有33个。”这些数字他早谙熟于心,否则不可能轻易让美国人就把真的萨达姆抓进监狱。

“可获奖通知上写着,获奖作品是《混蛋,滚开!》,获奖理由也说,萨达姆,前伊拉克总统,先后出版过四部小说,其中《芭芭拉与国王》是在其担任总统期间完成的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说的肯定是侯塞因·萨达姆,也就是现在关在监狱里,由美国人看押的你们的前总统。”我向他解释道。

“这不可能吧!打狗还要看主人,他们怎麽还敢这样,太放肆了!”那位官员有些气愤。

“先生,这不是政治,这是文化。”我解释说。

“即使是文化,又有什麽理由给他?”这位文化官员显然不服气。

“你看这里,明确写着授奖的根据。”我指着通知上的几行文字说。

果然,通知上写着:萨达姆作为一位政治家兼作家,是一位身体力行有责任感的作家,他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用笔和本族文字,直抵事物的内核,对生活中的隐秘充满了热情,把虚假的世界剖开了让你看,把一切伪装统统撕下来。他的作品不戴面具,犹如一颗爆破心灵的铀,说出事物的本质。同时他的作品把自己的生活和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融二为一,把现实生活艺术化,把艺术形象真实化,使自己和作品中的形象一体化,让人感觉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使文学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真,这在纯文学领域是少有的,基于此,经专家评委会讨论,一致同意将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混蛋!滚开》的作者,侯塞因·萨达姆先生。

那位文化官员无奈地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中国有一句话就叫:永垂不朽!或者说活在心中。”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拉登自我蒸发灭失,一百年以后还会有人以拉登的名义活动,那就叫永垂不朽。在与不在,生或死,一般人很难理解。”

“我才不管死人的事,那边归真主管。我只知道现在又要请示美国人,只有他们才能说了算,萨达姆的一切都由他们管,我虽然不喜欢萨达姆,我同样不喜欢美国人,我现在在自己的国家给美国人打工,到他们那里,连我们自己的话都不允许说。真应该让这群混蛋走开。”这位官员边碎嘴子发着牢骚,边给外长拨电话。显然,外长已经从其他渠道知道了此事,文化官员刚一说出萨达姆三个字,那边就说:“我已经知道了,我正在总统这里商量此事。”

“我是不是把通知派人送过去?”文化官员怕这个烫手的洋芋攥在自己手里,急于出手。

“通知有什麽用,现在只要办法,你要尽快给我想出办法。”显然,外长对文化官员的推诿大为不满。

“是!是!!”文化官员被训斥了一顿,糊里糊涂地只会说是。

“这帮文人王八蛋,统统该杀,除了舞文弄墨,碍事添乱,好事做不成,坏事不少做。”文化官员发着牢骚。

“阁下,我看可以建议让萨达姆去领奖。”我提议说。

“为什麽?”文化官员不解地问。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倍受关注的奖项,一个小小的伊拉克能获此殊荣已属不易,不让去领显然不合情理,而且还会让萨达姆因此大出风头。现在萨达姆在美国人手里,你们这麽做,即可以以守为攻,还可以将美国人一军,让他们向关注诺贝尔的人们解释。这是一煎双雕。”我解释说。

“那我怎麽做?”

“你可以做两件事,一是把此消息正式告之美国方面,二是想办法告之萨达姆获奖的消息。我推测美国人也会网开一面,说服萨达姆去领奖。我敢肯定地说,依萨达姆的脾气,他是不会错失这次表演的机会,一定会学萨特,拒绝领奖,这样,窘境就在美国人那边。”我分析说。

“会是这样吗?”文化官员狐疑地说。

“一定是这样,别忘了,我是诗人,我研究过他。”我肯定地说。

一切就这麽做了,结果如我所料,萨达姆拒绝出面领奖,把劝说的人都骂走了。

网络上把此事传的沸沸扬扬。阿拉伯世界许多国家爆发大规模抗议游行,他们手举着萨达姆的小说《混蛋!滚开》,嘴里齐齐地喊着:滚开!滚开!

美国中央情报局获得情报,拉登正在策划一个针对美国本土的攻击行动,代号:芭芭拉行动。又叫诺贝尔颁奖之夜。具体方案不详。时间是12月24日萨达姆领奖的那天,那天同时是萨达姆和拉登的生日,也是西方的平安夜。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不得不三次秘密拜会伊拉克监狱里的萨达姆。

半岛电视台播发了据说是萨达姆本人写的获奖感言,仅仅一句话:我感谢你们记着我,我的沉默就是目前我最想说的,祝你平安!

12月24日,请到计时······

今天,有人意外获奖。

谁知道,明天究竟会发生什麽。

本贴由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于2005年10月12日16:46:49在〖北京评论〗发表.

¥附件三

新华网快讯据报道,英国作家哈罗德·品特获得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

肖伯纳之后的大师

品特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也是当代西方荒诞派戏剧在英国的最重要代表。在他的全部29个剧本中,《归乡》《背叛》《生日晚会》《房间》与《看管人》等都成为经典之作,代表了西方现代派戏剧的最高成就。

  虽然近期作品都无法和昔日杰作的光华相比,品特仍旧是英国乃至世界戏剧界德高望重的人物。品特的最后一部剧作是2000年的《庆典》。由于他身患癌症的健康原因,人们一直在猜测他是否会停笔。而现在,品特自己证实了这一点。

  从荒诞派到政治剧

  品特1930年生于伦敦,曾短期就读于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因感到这里与自己的艺术理念不符而最终辍学。他年轻时代就出版过诗歌,最初还在剧院中当过演员。他最早的剧作《房间》发表于1957年,同年完成了自己上演最多的剧作《生日聚会》。加上1960年的《看管人》以及1964年的《归乡》,这几部剧作被人称为“威胁喜剧”,因为其情节常发生在一个完全无辜的境遇下,最后发展成一个具有威胁性的荒诞状况,而剧中角色的表现有时在观众或其他角色看来是无法解释的。这一时期,品特深受贝克特与尤奈斯库等荒诞派戏剧大师理念的影响,投身于这一影响深远的运动中。

  70年代,品特的剧作篇幅逐渐变得短小,更为政治化,看起来像某种寓言。同时,品特的剧作在那个时代也开始具有明显的左派倾向,对充斥世界的不公正境况进行了严厉抨击,他的激进言行也常见于英国媒体。可以说,品特这时的风格已从荒诞派逐渐向政治戏剧过渡。

  品特一生获奖无数,其中包括莎士比亚奖、欧洲文学大奖、皮兰德娄奖、大卫·科恩大不列颠文学奖、劳伦斯·奥利佛奖以及莫里哀终身成就奖。此外,他还有14个大学的荣誉学位。

  而对于电影,品特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是1962年的《仆人》,由英国著名导演约瑟夫·洛塞搬上银幕,非常成功。此后的《事故》和《背叛》等都为品特作为电影剧作家赢得了声誉。

  诗歌才能受到质疑

  可以安慰品特忠实拥趸的是,他表示自己会继续诗歌创作,并认为这是自己目前找到的更好表达方式。

  实际上,品特早已将兴趣更多地转向了诗歌。2003年便出版了一部选集《战争》,表达了他对伊拉克战争的强烈抗议,2004年还因这部诗集获得了威尔弗雷德·欧文奖。其中一首诗曾在英国《卫报》发表:“……你的脑袋卷进沙里/你的脑袋是泥土的池塘/你的脑袋是尘埃中的一个污点/你的目光已经熄灭而你的鼻子/仅仅嗅到死者的臭气/而所有死亡的空气都活着/伴随着美国上帝的气息。”

  不足为怪,某些人会质疑品特作为诗人的能力,能否与其剧作家的盛名相比。诗人丹·佩特森去年就曾经影射:“要想写一首诗,并不仅仅是就伊拉克战争如何肮脏进行一些感情冲动的控诉,即使你是世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也如此,因为谁都能这么写。”

  炮轰美英联盟强权

  品特对政治的兴趣早就是公开的事情了。近年来,他一直对强权政治进行直接批判,包括对北约轰炸前南斯拉夫的事件。

  而品特针对美国以及布什政权的批判也是极为严厉的,认为美国正在朝统治世界的方向努力,而美国公众以及布莱尔只是作壁上观。他认为,美国政府是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政权。在英美攻打伊拉克期间,他公开把布莱尔称作“被盅惑的白痴”,而布什是一个“屠夫”,并把其政权与纳粹相提并论。

  品特认为,美国设在关塔纳摩的关押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成员的拘留营就是一个“集中营”。而美国人对允许这样一个总统掌权负有责任,品特责备他们没有“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反叛”,而布莱尔这样一个“被盅惑的白痴”故意对英国人的抗议视而不见。

  去年做了一次癌症大手术后,品特重返公众生活,又继续猛烈抨击美国外交。他把自己从手术台上回到公众生活中并目睹美国暴行的经历,称作“从一个个人的噩梦进入一个更深的公共噩梦中。”

品特认为:“美国已经失去理智。它已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谁都不知道下一步它会做什么。也许只有纳粹德国能与其相比。”他说,因为媒体的控制与宣传,无数美国人相信布什说的每个字都是准确的、道德的。而在“英国这样一个鼓励人们不用大脑的社会里,进行抗议的唯一方式就是借助思想、智慧与团结。”

本贴由快讯于2005年10月13日19:35:10在〖他们***〗发表.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