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渔夫哲学……

  我是一个有好几年钓龄的渔夫了,对钓鱼也算是有一点点研究。无数次钓鱼的经历,告诉了我一个道理:钓鱼其实就是做人,钓一回鱼,就象人活过了一回。

  一、渔夫的心态: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当年读到这首唐朝着名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时,特别喜欢这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融的意境。诗中的渔夫,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与大自然的青绿色完全融合在一起。天上飞着白鹭,水中游着肥美的鳜鱼,让渔夫乐不思蜀,刮着斜风,下起细雨,都不愿意回家。这反映了张志和自愿辞官,离开污浊黑暗的官场,归隐山林田野,悠闲自在,其乐融融的畅快心情。

  与它截然不同的是唐朝另一个大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同样描写的是渔夫,但渔夫的心境却完全不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是一身“蓑笠”,垂钓江中。但柳宗元笔下的渔夫是在雪中垂钓,渔夫身上的蓑笠与周围白皑皑的雪境格格不入。上千座山里连一只飞鸟都没有,上万条路上连一人影都没有,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已经到了极点。在美丽动人的景色中,渔夫的心情却是“绝”、“灭”、“孤”、“独”。在如此美景的反衬下,渔夫心情变得更显得的孤寂、苦闷。这反映了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后的气愤难平,深感孤独寂寞和郁闷难排的心情。更妙的是渔夫钓的是江雪,而不是鱼。其实柳宗元是学“姜太公钓鱼”,在渭水直钩垂钓,钓来的不是鱼,而是慧眼识英才的周文王。他希望自己也能象姜子牙一样遇上一个慧眼识才的人来重用自己,让自己能重新出来当官,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张志和在面对美景时,把自己完全融入景中,天人合一,难分你我。他在钓鱼时,尽情享受,快乐得不想回家。而柳宗元在面对美景时,把自己与景色完全对立起来,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他在钓鱼时,总是感到孤独和苦闷,整日想着什么时候再出去当官,想着什么时候天上掉下一个“伯乐”,相中自己这匹“千里马”。由这两首渔夫诗的对比可以看到:同样的美景,反映在不同心境的人的内心里,会形成不同的效果;同样干一件事,不同心情的人,在干事时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二、渔夫的乐趣:看淡得失,享受过程

  一些钓鱼新手不明白钓鱼其实就是做人这个道理,总是显得很急躁,匆匆忙忙地选了一个点钓鱼。钓了一会儿,发现一条鱼也钓不上,马上又换一个地方,还是一条鱼也钓不上来。这时候,他就心烦意躁,怨天怨地,甚至还开始骂鱼儿的娘了。最终收杆时,别人满载而归,心满意足,他却是鱼箱空空如也,收获的是失败和耻辱。有的人仅仅因为自己钓到的鱼比别人的少,或自己只钓到小鱼而别人钓到了大鱼,都会心有不甘,郁郁寡欢。

  真正懂得钓鱼的人,根本不会太过在意是否能钓到多少鱼。因为我们都不是专职的渔夫,不是靠钓鱼来谋生的,钓鱼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和消遣。我发现就是我那个有十年钓龄、钓技精湛的钓鱼师父,甚至是师父的师父,都有过“打白板”(一条鱼也钓不到)的经历。能否钓到鱼,除了钓技之外,还有很多影响的因素。如天气因素: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温宜人,鱼儿就容易咬钓;天气寒冷,没有阳光,水温冰冷,鱼儿就会躲起来,不愿意出来觅食,就很难钓到鱼。湖里的鱼儿的情况也很重要:有的湖里鱼儿多,有的湖里鱼儿少,有的湖里鱼儿肚子饿,经常出来觅食,有的湖里鱼儿肚子饱饱的,诱饵放在嘴边也懒得张口。因此,当你拿起一根钓杆时,就要心态平和,排除功利,看淡得失,只享受过程,不在乎结果。其实,就象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去,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只是一个轮回,也象一场春梦,结果都一样,享受其中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无论能否钓到鱼,钓得多还是钓得少,钓到大鱼还是小鱼,都能够心满意足,尽兴而归。就象唐朝的船子和尚在《钓鱼偈》里写的:“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三、渔夫的技巧:斗智斗勇斗耐心

  钓鱼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技巧的活动。作为一个渔夫,首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要掌握鱼杆的性能,能熟练使用鱼杆,懂得钓水域中心的大鱼时要用海杆,钓岸边的鱼时有手杆。懂得钓不同的鱼用不同的鱼饵。如草鱼喜欢吃青草,要用带青草味的“二代草”鱼饵;塘鲺鱼(鲶鱼)、鳝鱼和水鱼(鳖)等喜欢吃腥味食物,要用鸡鸭的肝脏或蚯蚓的肉类鱼饵;鲫鱼、鲢鱼和鲤鱼不挑食,吃得最杂,无论哪一种鱼饵它都吃。上述的几种鱼都是在湖底的淤泥中寻觅食物,所以鱼饵要沉到湖底的淤泥中,才能钓到鱼。大头鱼却不一样,它是在湖面寻找食物的。所以钓大头鱼要用专门带着小笼子的鱼钩,把鱼饵装进小笼子里,小笼子周围吊满了鱼钩,用塑料浮标把带小笼子的鱼钩吊在湖面下去一点点的水里。这样才能钓到大头鱼。

  另外,还要根据水域的形状、深浅、水源等等因素选择垂钓的地点。鱼有鱼道,即其经常的游行路径,栖聚也有自己的习惯。一般地说,自然水域,如水塘、河沟、湖泊、河流等等,应选择有水草、芦苇的地方下钩。或在树旁、歪树下、石、桥桩附近垂钓,这些常是鱼儿集聚的地方。在人工湖区里钓鱼,则要选择“长钓腰,方钓角,圆池钓中央”。在这些水域,鱼群比较集中,大鱼也集中那里。在钓到大鱼时,大鱼力气大,不能用莽力死拉,否则鱼钩会割破鱼嘴,让大鱼跑掉。必须要与它斗智斗勇斗耐心,它猛拉,就顺着让它走一走,但一定要保持钓线拉直,钓线一送,鱼儿就会脱钩跑掉。等它拉累了,就要把它往回扯,最终把大鱼拉到岸边,再用捞网把大鱼捞上来。

  用海杆可以把鱼钩扔到十几米远的湖心,把海杆固定好,把钓线拉直,在杆上夹上铃铛。只要鱼儿上钩了,就会扯动已绷紧的钓线,摇响铃铛,这时就可以摇轮收线了。用手杆钓鱼最能反映一个渔夫的钓鱼技术。手杆全靠小浮标的沉浮来判断鱼儿是否已上钩,起杆早了,鱼儿还没上钩,还把鱼儿吓跑了;起杆迟了,鱼儿把你的鱼饵早吃光了,让你“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要做到恰到好处,才能把鱼儿钓上来。用手杆钓鱼,自始至终都在与鱼儿斗智斗勇、搏弈较量,不是你把鱼儿钓上来,就是鱼儿把你的鱼饵早吃掉。

  四、渔夫的收获:肥鱼、运动与愉悦兼而得之

  大凡已懂得钓鱼真谛的渔夫,对会对这项活动爱不释手、痴迷上瘾。钓一天鱼,起杆收钓,把鱼笼里拉上来,检验一下一天的胜利果实,看着里面的鱼儿争相挤压、跳跃,溅起一串串水花,奏起“啪啪啪”的乐曲,不用说心里有多美了。即使没钓到几条鱼,甚至是“打白板”,也乐呵呵赞赞鱼儿:“呵呵,这里的鱼儿的智商蛮高的啊,一条也不上当!反而是咱们当了一整天的傻瓜啦,陪他们玩了一整天游戏!”

  钓鱼还真是一项挺累的活。钓一天鱼,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一会儿用力抛杆,一会儿快速收杆,一会儿扯着大鱼与它斗智斗勇,一会儿要用捞网把鱼捞上来。就是坐着的时候,也不能闲着,鱼饵用完了得重新再调配一些,空着的鱼钩得提前包上鱼饵,等钓上了鱼,只要把原来的鱼钩换上已包上鱼饵的鱼钩,马上就可以把鱼钩再抛出去。忙碌了一天,也是运动了一天。全身上下,几乎都运动到了,运动量也足够了。

  钓鱼最大的乐趣在于寓运动于玩耍之中。钓鱼既是运动,也是玩耍。在玩耍中得到愉悦。在等待鱼儿上钩前,你可以静静地享受在平时喧哗的都市里享受不到的宁静和安逸,可以静静观察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中无暇观察的大自然景观,可以贪婪地呼吸在平时空气污浊的高楼大厦中呼吸不到的新鲜、干净、清香的空气,还可以心平气和地冷静思考一些在平时匆忙浮躁的时候难以思考周全的问题。在与水下的鱼儿斗智斗勇、搏弈较量时,你会发现就象小时候玩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乐趣。在游戏中享受到愉悦和快乐,在游戏中找到那份已经在心底深处藏匿了很久的童真。

  五、渔夫的美学:动静结合,天人合一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这是清代着名文学家、画家郑板桥在《道情》中描写的场面,把渔翁在湖光山色中悠然自得地垂钓的情景,描述得栩栩如生、如诗如画、意境深远。

  唐朝着名诗人储光羲在《钓鱼湾》中写到:“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满目青翠的***,繁盛怒放的杏花,清澈见底的潭水,青翠密集的荷叶,叶下游动的鱼儿,还有一位悠闲垂钓的渔翁,组成了一幅草木葱茏、翠****流、春意盎然、恬静休闲的迷人画面。

  我最喜欢的还是清朝诗人王士祯在《题秋江独钓图》中写到的:“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雨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把那种潇洒自如、悠然自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狂狷豪放的渔夫独钓独乐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

  古往今来,无数钓鱼爱好者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着对生活的激情,来到波光粼粼的河边湖畔,沐浴在野外灿烂的阳光中,沉浸在清尘除污、洗涤灵魂的深谷山风里,享受着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情趣,领略美丽动人的湖光山色。在景色优美的青山脚下,在波光闪烁的秀湖之畔,在飞鸟翩翩起舞的蓝天白云下,在鲜花点缀的青翠草地上,一人一钓,时起时落,时动时静。渔夫看到的是满目如诗如画、如仙境般的美景,而渔夫自己的加入,又给这美景增添了新的亮点,成为美景的一部分,构成了人景相融、天人合一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心神俱醉。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