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当代场境中书法创新取向一例———谈青年书家詹少彤……

当传统书法占有很大成份的书写功用性被硬笔及电脑完全取代后,以笔、墨、宣纸的关系为基础的中国书法,已被当***强调为纯粹的艺术表现形式,处于这种观念下的书法创作,也便顺应了艺术创作规律的现时代,即离不开思潮的影响而为时风、流派作形式上的拓展尝试。这种形式探索带来新的视觉刺激,从而使当代书坛出现整体的勃兴现象。从书法的艺术进程看,它无疑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书法文化史学意义,符合时代多元发展的要求。

艺术史上除个别天资孤颖的大师因着自身无与伦比的内驱力可以无视时代,创造出无古无今、也古也今的永恒巨作外,大多数的艺术家仍是依照艺术进程,在生存环境中摸索到自己的艺术空间。书法创作也不例外。我看青年书家詹少彤的创作,便是应和当代书法潮流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一例。他在国级、省市级的数次学术性书大展中入选或获奖,说明了他的创作已到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入选与获奖这一点对青年书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现时学习书法的路径已不同于过去,今人已从古人的直接师承关系转向间接的多向选择。住处年代的图录传媒,把古今在师、名家推到你的眼前,供你学习,供你选择,在提倡艺术个性表现的年代,这种可选择性无疑为慧者提供了成功的蹊径,你可以因着自己的个性、情性,选取最投缘的学习对象,避免误入某个与自己个性错位的躯壳而又欲罢不能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犹为谨慎,因而青年书家的创作取向亟需权威的首肯,以增强创作自信心。

我读罢了少彤的大部分书作后,这种感觉犹为明显。他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读大学期间,完成了执笔的基础训练,这个过程选择临本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凡能物色到的书帖均是临仿对象,经历了这个过程后,少彤便开始观注当代书坛动向,以确立自己日后的方向。他这些年摸索尝试出来的作品。大体可分为两类:草书为主、古隶为辅。草书取向基本是以黄庭坚奠基底,而以王镛书风饰其表。这是当今书坛普遍存在的两面讨好的流行作法。所谓要传统有传统,要现代有现代,并且,这种嫁接行为产出了新的品种,具有创造性,只是此做法太普遍,因而书法大展中,撞车现象比比皆是,我读了第七届中青展后,感觉其中许多幅与少彤的作品太象了。我意不在苛刻这种现象。实在如古人所说,青年人取姿态,求形式,老年人取筋骨,求精神。况且,形式的多样化符合时代的多元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贡献。看当代青年的书法创作,实在有如一场颇具规模的竟技大赛,评委拥有生杀大权,谁入围了,谁就等于科举得中。但举子的功名,却还得看他日后为官一方,造福于民的业绩,即如书家的称号易得,而真正能留芳千古者,还是看其是否创作出绝无仅有的神迹精品来。

少彤的草书我认为好,用笔连绵使转,畅而不流,形张而有度,境迁而象异,章法错落欹侧,瓷态多变。不迂、不拘,灵气足。假以时日,将人生历炼冶于一炉,自铸诗心,迹自心出,必能创作属于自己的一片艺术景观。

艺术家以修养为体,创作为用。强调创新是指形式方面。作品的内容底蕴,则是从创作者的修养、学识反映出来,传统是一个大仓库,摆在里面是一大堆原材料。书家凭着慧眼物色、取舍,为我所用,还须有定力,不致受古人把役使。我看少彤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学古人颇有想法,远“好大王”、“褒斜道”这路带有民间书法色彩、处在书法形式转型期的古隶为临本,以使自己不致陷入死硬的样式临习,而能于摹写的过程中界入自己想象、情感。既得古人气,又能获得更多的启示,“奥残古旧”一幅,我以为是一幅颇为成的书法作品,以古瓶装新酒,使古老的线条复活,做到形质一致,不失为一幅好作品。

当代青年书法创作普遍存在一种叛逆心理,这恰恰是创造力产生的前提条件,少彤也不例外,这从他选择黄庭坚、好大王等临习对象可见一斑,这些学习对象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欲望,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避免落俗与雷同。以我之见,少彤现在已具备书家条件,可否更自觉地发扬自己的个性,与当代书坛的流行色保持一定距离,从功力与修养上下工夫,以创作作出独具一格,有份量的作品来。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