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诗歌研究(22)辑……

诗歌研究

(22)辑2005年11月1日

当前似乎理解中国诗歌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不断获得新的启示和新的感悟较为迫切,形成本民族成熟的艺术形式。

潜力在燃烧

—读笔尖诗友《坐在城市的楼顶》的诗集有感

我记得有位“木知力”的诗人,在《星星》诗刊上,发表过这么一篇文章《当诗歌相遇上网络》他一开始写道:“在文学史上有很多动人的相遇,一个作家与另一个作家的相遇……”我与笔尖的相遇,是在《诗家园》诗歌***,是诗爱者走到一起来了,至今,已成为要好诗友。

我们同在一个***,每天相逢,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位比较活跃的年青诗人,那时他还在大学在读,却己任诗坛班竹,我呢也成了诗家园的付站长了。(挂名而已)

从心灵走出的灵感抵达别人心灵的文学基础,比较扎实,总感到他诗歌创作的潜力还很大,触其脉搏,似乎在燃烧。我一次次看他贴的诗,我一次次感到清新阅目,自语地说“那么传情,写得多好”。在网上一般我很少评论别人,总以学人所长的姿态出现,可这一次我终于耐不住地跟贴说“笔尖你写的诗,总是那么清秀”。

大概是事隔一年多吧,终于收到他的集子,为了避开小孙子在客厅的嘈杂,我来到我的书房兼电脑的卧室,静静地阅读他寄我的诗集。这次能使我全面地欣赏到他的作品,这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笔尖在信中提出,要我为他写篇评论之类的文章,我为难了,原因之一是我与他的写作是两种风格,我评他的文章,显然是思路不一,说得是否准确?此虑难免。

福州大学毕业后的笔尖,现在已是《中国建设报》的记者了,从文学门类已转到新闻门类,可是他对缪斯依然是那样热恋,我真佩服他。正如他在后记里说:“这是一个极其艰难漫长而又艰苦的追求过程,我对自己说着。当一种无形而有形的东西,通过内心的深处源及一种渴求的呼唤。我才知道剥落一些外饰。”这足够表明了他追求的心里状态,他既谦虚又执着。他大学毕业又走上新的起步,不因为他当了记者而弃之诗外,我好像放心了,没有中断他爱好的追求,其实我理解,诗人与诗,犹如诗人与情人,情感是难以割舍的。也许,我出于诗友之间一种天然的互相关心吧。

在他的这本诗集里,他的每一页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感情,都展现了他的文才。他的老师也好,他知己的诗友也好,他们的评论对他都作了衷恳的肯定与希望,已经全面地概括了,我也同感。为了不再去炒冷饭,我认为他可感的才华在诗的语言上,从这个角度我略表点看法。

在诗的语言上,他不像个新手,却很自如,每一首诗里都有可见,功夫较深。通常所说的,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可以这样说,他的功在诗外。从他的诗集里可以找到这个答案,即是“诗是什么”这篇文章,就足足启示的了。

我曾写过一篇《洛夫诗作的提示》的随笔,提及到大诗人洛夫的语言,我用通俗的语言评价称之为:“诗句拐弯走,一句不到头”,我们通常的写法,一句阐述了一个意思,可他的诗句,一个意思分为三个短句或一句里又有多意性,一句里的有些用词是被常人忽视的,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词,可被他串在一起,就显得特别鲜活。所以称他为诗魔。因而使我联想到笔尖诗句的用语,也有他特别的风景,与大诗人不是等于,大概也存有独特的意思而已。

这里略说他几个诗句为例:“寒冷回到村庄的老屋/狂风拒绝了速度”的(寒冷回到)(老屋)自然而然想到,因为“寒冷”回来了,屋里很冷,尽管农屋有些破旧,但尚能档住狂风的速度,这里又用了“拒绝”二字,为贫屋不得不这样的妙用。他的诗句里,给读者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春天》。“一条河走远了/星星趴在暗夜里”的(走远了)(趴在)这条河从村头延伸很远,这诗句的美就美在走远了,而星星趴在那里看着,多鲜活呀。从他的诗句里还可想象,也许这条河曾为他带来不幸,就让他走远的感叹,《暗夜》。“横箫下的小伙子/请拉亮你的心事”的(拉亮)为什么用上“拉亮”这个词,不用“点亮”一词呢?其实他很会选用词语以加强诗的情感。《夜下》总感到笔尖的语言比较鲜活、意象的捕捉,要超出常人的想象空间。他丰富的想象力,我读后常常为之惊叹

回到诗人的老话上来说,诗的语言是语言中的语言,这已是共识,不是任何抽象的语言、描述的语言,都可当作诗句,尤其在诗趋于阅读的现代,这种文字本身所焕发出的力量,就显得更为突出。不管是那种状态下产生的诗,诗的语言,总要比其他文学类别的语言,要讲究得多,而笔尖的语言,似乎又是一种创新的语言,我暂不给他贴上先锋的标签。

在诗的语言创作中,不仅要注意语言表面的华彩或质朴,更多地要注意语言内在的弹性和鲜活力,笔尖在这一点上是做得不错的。有独特的观察和感受,我也常读到笔尖可感的佳作。

如果不带偏见,当前新一代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作,已在官方杂志、年度选集,占有他们的上位,如果说在民刊或网络,更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天地,给我印象深刻。他们有个很大的优势,青年人没顾没虑,敢于打破语言的陈旧与诗的平庸。他们在成熟,己是诗歌界的中坚力量,中国有望的一代新诗人。

但我也惋惜地觉得,在丰富新奇的态势下,有些诗,也许,受网络诗歌随意性的影响较深,说实话有些我也看不懂。

青年人的诗作,往往好像给人以两个极端的印象,一是新生代诗人的诗作,真是笔下生辉,别具一格,使我赞赏不已。另一类是也存有一定数量的粗糙、晦涩之作,叫人太陌生了,脱离人群。

我与笔尖是年长一代的忘年交,由于出于对笔尖的喜欢和爱,促使我想了许久,读完他的诗集,我应告诉他一些什么?我想对他说,我不理解一个青年正在朝气旺盛的时候,却有那么多伤感的激动?这是不该发生的情感,也许,只看到鼻子下的方寸世界太多了,为什么不到大环境走走,把目光从足尖移开、移远,去贴近火热的生活?以及今后为社会该承担的责任呢,在诗的情感喷发上,有必要有那么多的忧郁与沉重么,再说一个和谐、诗意的大环境,会给我们诗人许多新感受,我想,如果把眼界打宽,新鲜的题材有的是,不要什么都有感而发。

当然,说也难怪,大学里的生活除了读书,也只能接触眼下的世界,。不过,从诗集的整体上讲不全是这样,有对父母的爱戴与崇敬,有对爱情的追求,有对人生的感悟,也许,接受不了我想说的意思,但善良的心情是寄予的厚望。

其次可以磋商,四句一首的短诗,在诗集里占有很多比重,它的口袋有多大?是否影响他的发挥?是否包容得了?我也期望他有些突破。

不过,我想想笔尖能有这样的成就,是很不简单的,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而用业余时间写了那么多作品,日日夜夜已渗透了他的勤奋与才能。特别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需要多大的费用,我佩服他的勇气,也怜悯他的压力太重,追求就是这样,咬一咬牙,诗集也就出版了。

当前似乎理解中国诗歌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不断获得新的启示和新的感悟较为迫切,形成本民族成熟的艺术形式。笔尖是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是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的诗人,有志追求的诗人,望能通过心灵的“折射”,创作出更加鲜活的诗作,体现中国诗歌的勃勃生机和发展的活力,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严迪诗歌研究工作室

2005,11,3,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