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选……

这两天几个《红鲤游记》草稿

《红鲤游记》:http://www2.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idwriter=2195513&key=229125554&blogid=221307





*章凯悲戚。和我电话时说,原来对孩子寄望甚高,“现在,我能看到她的结局,肯定是我的一生的重复。”为母如此寒心,不怕一言成谶,令我震颤。不几日,新作《第二溪》中,便如斯言:“……在合肥,这令我厌倦的腹地,怀着突然而起的山丘/埋葬了方圆百里相信、/不相信复活奇迹的人们//而一只手就可以捂住我的嘴/而一只手就可以让我毁灭对死亡的鸣唱/一只手就可以捂住,没有一丝声响,但引起我的反感//依然那么明亮!我堂屋里的灯盏!/我孩子的面容依然那么柔和,//但我不再习惯喊她宝贝,我叫她最终压在她墓志上的名称……”——压在女儿墓志上的名称会是什么呢?是母亲的命运罢了。女儿才十来岁,母亲就猜度起她的墓志铭来,亘古未有吧;我一想到这节,就难过。



*邵勇作诗,追求“不言传”,让幻觉保留在文本中。我诗《法则荒淫》中有“我生活在机器的世界中/并为人群内心的机器深深所害”,他批:“我私下推测是写者颇为得意的句子,可是在我这里,是一定要剔除或绕开的……“机器”这个核心隐语是公众性的,和我的阅读幻觉期待存在隔阂。”显然他忽略了更多的人不是为了“幻觉期待”才去阅读的。更重要的是必须解决“谁在幻觉”的“谁”的问题,因为幻觉不可能自己幻觉。这个谁,关系到诗人的沉疴、内力,也即我提倡的文本的精神支点。可以做到既有精神贯穿,又保持文本的幻觉。



*关于幻觉和精神,陈先发说得精要:更多的时候,我需要的不是诗,抛开所谓结构上的难度一说。我需要的是,组合起语言的致幻力来独享,需要的是语言中包藏的绝对精神。



*邵勇有诗《被少女梦见的狮子》:“夜晚来了/松弛下来的乳房多么清凉/仿佛进入陌生的国度/我洗净金黄的鬃毛,甩干水迹/在合欢树下的落叶中摊开四肢/我睡着了,胃里的母鹿还在挣扎”。此诗背景:一次醉酒,在树下坐卧了一夜。少女、狮子、母鹿都是我自己,三位一体,松弛和挣扎的也只是背弃动物世界的我自己。不言说,我睡着了。物在物化中沉默,世界在世界化中沉默。

起先我据题意猜测和性幻想有关,邵这番解释,那么题目中的狮子就是醉卧树下的诗人?又被少女梦着,醉汉粗豪中依然不失诗人风流,其状憨妙可录。平行韩少君、杨晓云等爱此诗;我不喜其过于自闭(邵所说的“沉默”?)的一贯风格。



*子虚先生和乌有先生坐谈,其言必因假设而呈虚夸。汉武帝好大喜功,司马相如因此得宠。由世事推及人生,王敖版的《子虚赋》便取这层虚幻浮耀之意。“我曾在那里边插秧,边幻想——/划出一个奇迹,然后把它忘记,就像我入睡以后/也会在水面行走,但什么也不创造——”之前,诗人懒得起床入世:“我静卧在家里,门外的世界是/绿色的葫芦”然后如上云云。世界也只有变成了一只葫芦,才能和自己一起躺倒了美哩。这层慵懒心境却有困果:“每当我醒过来,都会发现几道伤痕——/让我翻动身体,然后沿着血液去回忆/梦里发生过什么……”,“我拿出一小瓶去年的花粉/它们仍让我打喷嚏,最后我咬一个桃子//如果昨夜是炼狱,请让我们在汁液中互相问候……”诗意至此,精彩出尽,后不复录。可以好好品味汁液中的互相问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问候。自欺的?亲密的?迷醉的?总之有超出风和虚空的特殊黏稠。



*女儿病了,输液无聊。我让她背英语,她说头疼。我说哪你就闭起眼睛,爸爸给你读诗。有一首张海英译爱尔兰的爱里尼.乔里纳的《猪倌》:“当一切都结束了,猪倌说,/我想要退休,那里/没有人听说过我的特殊才能/谈话的主要内容只是关于天气。//我想要学习怎样沏咖啡,至少和/厨房里的葡萄牙勤杂工一样好/每当擦亮火炉的铜挡板。/我想在晚上清醒地躺着/听到奶油爬到水壳顶端的声音/水在水箱中软软地躺着。/我想看见果园里树笔直地生长/黄色的狐狸在深蓝色的树干洞藏身,/夏天,天很早就黑/苹果树上的花允许在树枝上枯萎。”女儿让我把这首诗读了好几遍。最爱“苹果树上的花允许在树枝上枯萎”这句,说她现在要是死了,就是枯萎在树枝上呢。我说少胡说八道,不过呢以后你出了门可不就得变成一个有特殊才能的猪倌啊。“我们的课本里是这么写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女儿又说,猪倌不想喂猪了,海子想喂马,他俩换换到挺好,大家都开心。



*孟芊在《我们是朋友》诗中有一段:“假如我变成了一个胖女孩/你还是我的朋友吗?这很难说。/今天我站在一棵树下,长满了樱桃/长满了,落在地上”。即使小巧美艳的樱桃,也怕胖之沉重。恰巧中午吃肉,女儿对她妈说肥肉全让老爸吃。我们胖了老爸就不喜欢了,老爸吃胖点我们才不在乎呢。正好我想起了上面的句子。



*我也甚爱孟芊的《合抱牡丹和虎皮莲》:“合抱牡丹开在夏天,蝼蛄在井底爬/青蛙被装在玻璃罐子里,抓上来/青蛙在太阳底下爬。//没有活动的事物。//虎皮莲在冬天仍不死/花期长,根茎宽,子宫里盛满野兽/数着肆虐的黑纹。它阴户很滑/开花时,我叫它豹子莲。/开花时满院的橘黄色,墙上都是黑圆的血//没有风,立秋早已过去,立春遥不可及。”注意这首诗的内隐结构,第一节写了许多种活动,第二节只一句话,偏说没有活动的事物。第三节表现了生命、生殖的旺盛滋润,第四节又用季节的衰败来否定大自然的生机。后面的句子总是对前面的说出贯性设阻、反对。好比一个人已经上了路,再让他退回门口,重新选择路线,“能在”比“已在”更自由。作诗如此,才出回味。恰也打开了人生的矛盾、窘迫之情状。



*向武华欲出诗集,定名为《流》。他说“河”陈腐了;“流”有逝意,伤感;又充满活力。将付梓诗稿第一辑中,《胡子》写出老态平和:“我现在是每日拿剃须刀,或到一个叫刘芳/的小理发店,躺下来,让她涂肥皂水,让她用柔软的小手/在我脸上抚摩,一个夏天,冬天也一样/我的很多疲倦在消失,很多疲倦又长出来……”谁个少年不曾被理想占有?又如斯老将无奈:“我现在乐于剃须,乐于闲躺下来,让刘芳/的小手按摩,让思想消失,冬天的阳光照进理发店,一个人/走开,一个霸占我的人,他走开”。《圣徒》一首,写出粮食的短暂满足使人安全、温暖,继而感恩的麻木惯性:“站在蒸笼旁边等热肉包子,这个街道上的所有脾气/都知底细,他们现在都很温暖,友好/有的跺脚,有的说新闻,小道消息,说***时代/的大食堂/只有那个蜷缩在一堆煤炉灰边的小男孩/他愤怒地叫喊/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澈嗓音/”火往上流!火往上流!!”,他露着阴茎在跑/面部漆黑,眼睛喜悦/转眼间,他飞走了。蒸笼打开了,白头发的老人/在笼汽中化为大雾,他引领人群/唱诗班中/有肥胖的女人,有蚱蜢一样的瘦男子/他们齐整地唱起来,这个店铺参差的小街成了教堂/他们含着泪水/在这个冬天的早晨,/他们为一堆从他们身边冒起的火,而唱而圣洁”。注意诗中那个小男孩的迥异形象(对基调的阻碍)所产生的特殊效果。这种实景描摹式的抒写,全靠这样的细节出彩。



*今人诗题“绝句”,并无音律可依,仅取绝句中包含的“截句”“断句”之意而已。陈先发有诗题《绝句之夺路而逃不逾规》,其中绝句之意已超越为一种存在的逼仄状态。其诗上品:“今夜,天狼星又高又滚烫,像一颗泪水。/我欲擦试的眼眶,过于辽阔。/我欲咽下的宝石,过于苦涩。”这里面有一种纯形式的力量。注意“宝石”填充“眼眶”,“苦涩”削减“辽阔”所产生的语辞效果。



*辛波丝卡的《一见钟情》用港台味普通话咬文嚼字地一词一句朗诵出来,效果异常地好。“他们两人都相信/是一股突发的热情让他俩交会。/这样的笃定是美丽的,/但变化无常更是美丽……”,接着诗人打开了生活场景中各种各样一见钟情的可能性,然后又让他和她一一错过。读到“尚未完全做好/成为他们命运的准备,/缘分将他们推近,驱离,/憋住笑声/阻挡他们的去路,/然后闪到一边。”时,融化的期待、挫折又被纠集在一起,生出智悟的疼痛。再后面的句子就宿命般地伤感起来:“……还有事前已被触摸/层层覆盖的/门把和门铃。/检查完毕后并排放置的手提箱。/有一晚,也许同样的梦,/到了早晨变得模糊……”,公用的门把、门铃有着另一个人的余温;手提箱和手提箱在某个驿站遭遇、并排,仿佛替主人相会过;有一晚,做着同样的梦——“一见钟情”越发虚幻,即使发生也并不可靠;到了早晨变得模糊,不如说清醒后大家又分道扬镳。令人向往的故事终于被抽空了,“一见钟情”只是一个曾用词,徒有形式。

梁咏琪、金城武主演的《向左走,向右走》,配上辛波丝卡的这首诗,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流动,断断续续地诵读出来,感人啊。几米的漫画文本多了一层内在精神的支撑,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了。住在同一座楼里,背靠背,隔着一堵墙壁,因为选择不同的进出路径,两个人竟永不得见。尽管他们在城市的远处能够一见钟情!他们心心相通,苦苦追求,但形式的阻隔硬生生地将最近的内容一刀切开,近乎残忍。形式决定命运。好在电影篡改了结尾,让一场突然的(更是“人为的”)地震摧毁立在两人之间的墙壁,形式崩溃,曾经的“一见钟情”终于紧紧抱住了自己。





*世界上只有三样东西:有用的、可用的和可怕的。人会害怕,正好揭示出人仅为了活着而活着,准确点可说成人是为了存在而存在的存在者;人死了,更能去存在,他就会选择自杀,就是这个道理。人怕鬼,余怒有《木偶说》一诗:“我在木头里躲过了一天,就像鬼魂,在声响里/捂着耳朵,戴着高帽子//如果我不躲起来,鬼魂就会/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树上,找我的身体//这时风乱,而花香重。我不在树上/我坐在烂木头里,等着它//如果它真的来了,我就叫它回去//去,离我远点,没有身体的死东西”。诗分四节,依次表达出对可怕者的躲避、担心、过于放心不下反而演变成暗暗地期待它(如诗中“风乱,花香重”等痴迷状的强调)、以及拒绝的心理历程。因为怕它,我们往往躲得太快,根本来不及弄明白它,被怕者的存在对人来说往往成为一种提前的“封锁”;还有“它是不是可怕的?”这样的疑问,随时随地在纠缠着我们的目光和抉择。因此,这样的诗如余怒写得内敛封闭、缠绕回旋,才叫好。



*山东人丛小桦,独自沿黄河旅行,一边摄影一边吟诗。他说:“黄河中下游这一段,两岸的父老有一种相同的面貌,那就是一种苦难相。”只有走得多,看得多,才有这样的深切体会。一组行吟诗,我最爱《我怎么就走到这里来了呢》:“沿着河走/我怎么就走到这里来了呢/一孔老窑/至少几十年已没人居住/烟熏的灶壁上/可以看出/做出不少年的饭/那些在这个锅灶上吃过饭的人/不知现在都去了哪里/他们不会知道/我此刻在想他们/窑洞的门口处有一个石滚子/以前不知它碾过多少谷物/后来又不知被多少人坐过/我来到这里/也在上面坐了坐/然后就走掉了/走的时候我想/我怎么就走到这里来了呢”。孤旅心态,跃然纸上。



*不知什么时候从网到浏览到一首小诗,忘作者姓名。诗题《花》,仅两句:“枯萎中/请绕行”。



*陈先发也有极短《绝句》:“月亮,请映照我垂注在空中的身子/如同映照那个从零飞向一的鸟儿。”虽只两句,大匠境界一跃而出。陈与同乡诗人蓝角、章凯、罗亮、绿绿交好,遂作赠诗:“我将写信给你们,用钢蓝色的墨汁。/我将把肝脏送给你们,穿过宽阔的苦楝树林。/你们四个在一起多好啊,可以垮掉四次。/我将在山坡上,和你们高声交谈,隔着/这条又白又亮,却毫不相干的河水”。前两句写出深情肺腑,非比寻常;第三句写出以友情为依杖(抵御“垮掉”)的落难之交般的真挚,刻骨;最后两句收于君子之交的沌洁自好、相互映照,或孤独存在难免的失落、隔阂的无奈处世之情态。淳厚深远。受其赠者,有福了。



*韩东多有赠诗,唯《给翟永明》一首机巧大方:“我睡着睡着/就直立起来了/床贴着我的背/直立起来,和地面呈九十度角//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着开着/路就直立起来/她就像往天堂开去/离地面越来越远//一个躺在床上的人/和一个正在开车的人/幻觉彼此相同/一个深居简出的人/和一个浪迹四方的人/相熟相知”。是两人分手当天半夜写下的?气息尚存,人已上路,此时最易生出幻觉。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