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日记|病历……

病历

就像一篇没有标题的冗长文字,从一个人的姓名和出生开始,到他是否婚嫁、有否生育、是否曾将自己的身体交于自己妻子或丈夫以外的人,再到他此前的身体情况、他的父母长辈和子女,接着落在他***的原因这个根本的问题上,这是这篇长文的高潮和突出部分,接下来是他在病房里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里呈现到医生(书写者)眼中的一切,包括作为生之根本的大小便和食欲,最末是医生潦草得有时候连他自己都无法辨认的签名。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病历就是一个人在医院里渡过的时间里的全景式记录。

在住院部,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病人,因此也就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份病历。于是,只要你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那些身穿白大褂的家伙,除了在病房间来回穿梭、进进出出,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奋笔急书”。他们的身影和他们身后墙壁上悬挂着的彩色人体解剖图谱一道静默不语,活像一副印象派绘画。因此你也可以说,医生也是文字工作者,一份份病历就是他们的一篇篇作品。统一的格式,固定的模子,就连他们的签名也被放在了特定的位置,更不允许佚名。

一份完整的病历是一项不大却繁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工程,要动用书写者眼、耳、鼻、口、心这些用来感觉和思考的器官。交谈是必须的,签字是必须的,当然,信任更是必须的,没有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交谈就无法进行,即便勉强完成,医生所得到的资料也是不全面的,据此写出的病历也就是不合格的,紧跟着的治疗也就很可能出现纰漏,后果不说也能想象。然后就是日记一样的分段文字。再然后是你离开医院后医生对于他给你实施的治疗和治疗的结果的小结。对医生本人,这是个总结和提高,对于患者,则是整个治疗过程的概括,有时候也是个交代。

一份病历完成后,会被交到病案室。这个过程很像投稿,不同的是,投稿很多时候是石沉大海,而病历不会,它会被一双或者多双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阅读,然后给出甲乙丙丁不同的等级。在旁人眼里,这不同的等级反馈回来,也就是评判病历书写者水平(不止是书写水平)的一个标准。

接下来,病历就该穿上自己的号码,正式地住进病案室了。在以后的日子,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就将在那里静静地躺着,躺在越积越厚的烟尘里。极少的时候,它们会另外的一些陌生的手捧起,这时,它们会被一双双比编辑还尖刻的目光拔得精光。但那不是看其中的字准确与否,语句是否通顺,而是找找它该有而没有、该那样而这样,诸如此类的瑕疵和纰漏。

有一位即将退休的外科大夫,他给一名肝癌患者做了手术,手术十分成功,可最终患者死了(不做手术,这样的患者也必死无疑,而且可能死得会更快),家属找医生要他“负责”,可一直找不到医生有什么地方出了错。终于,在翻看病历时,死者家属找到一处叫他们喜笑颜开的纰漏:死者多年前曾做过一次阑尾手术,手术当然会有疤痕啦,可那位即将退休的大夫偏偏就把这个漏掉了。家属拿出多年前手术治疗阑尾时的住院证明:好呀,肚皮上没有疤痕,这病历肯定不是死者的,如果是,也是假的,你(医生)伪造的!那位即将退休的外科大夫望着死者右下腹部隐约可见的那条手术疤痕,从此不再拿手术刀……

而那份被那些陌生的手捧起的病历,很快又将被放回病案室,和它的伙伴们一道,被人们渐渐忘却,然后在那里,寿终正寝。

05-12-08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You may also like...